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今天我们说一下白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其实不跟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起玩。
这倒不是因为白细胞看不上红细胞和血小板,而是——严格来说,它们的形态、功能,以及执行功能的方式,都存在很大差别。
我们之前说过,在血液的三种细胞成分中,血小板只是细胞碎片,红细胞没有核,只有白细胞才是完整的细胞。
它们不光大小形态不同,数量也差别极大。
每微升血液中,大约含有-万个红细胞,10-30万个血小板,但只有-个白细胞。
重点在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从不离开血液,无论是输氧还是凝血,它们的职责都在血液中完成,是忠实的、无可争议的“血细胞”。
白细胞则不然,其目的地是有需要的组织,在血液中它只是匆匆过客。
我们知道,白细胞是机体的卫士。
对外,它消灭入侵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对内,它清除衰老或癌变的组织细胞。
一个成年人体内大约有20-30万亿个红细胞。数量虽然多,但每个红细胞都是完全一样的。
人体内总共有多少白细胞,这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只知道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仅有红细胞的千分之一。
与千人一面的红细胞不同的是,白细胞由不同种类的细胞组成。它们各自身怀绝技,构成了强大的免疫战队。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白细胞战队的成员。
战士-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战队中的主力军,约占60-70%。
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中生成后进入血液循环巡查全身,如果没有碰到任何异常情况,短短4-8小时后它的生命就走向终点。
如果在需要时进入组织与入侵者作战,中性粒细胞的寿命会延长至数天。
中性粒细胞的主要技能是吞噬和杀死入侵的细菌。
每个中性粒细胞能吞噬3-20个细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不弱,也不算最强,其优势是即来即可战,血液循环中的所有中性粒细胞都是训练有素的战士。
我们人体的所有与外界接触的部位都存在大量的细菌,如果中性粒细胞在骨髓的产生被完全终止,人体数小时后就可发生各部位的感染,一周内就可能导致死亡。
变形巨人-单核细胞
白细胞战队的另一支主力是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的作战技能跟中性粒细胞相似,也是吞噬,但能力更强大,原因在于它的变形能力。
在未变形之前,单核细胞在血液中游荡,寿命约10-20小时。此时它尚未成熟,大小跟中性粒细胞差不多,直径约12-16μm。
当离开血液进入组织后,单核细胞开始变形,就像绿巨人一般,它的体积可以增大至原来的多倍,此时它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叫巨噬细胞。
变形后的巨噬细胞可以在组织中存活数月或更长时间,成为就地驻扎的一支潜伏大军。
巨噬细胞可以吞噬超过个细菌,可以吞噬中性粒细胞吞噬不掉的“巨物”,比如红细胞或者疟原虫。
猎人-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的2%,其得名是因为在显微镜下,其细胞质内有很多被酸性染料染色的颗粒,这些颗粒中包含可以分解蛋白质的酶。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一点吞噬的技能,不过与中性粒细胞相比只能说聊胜于无。它的特殊技能是对抗寄生虫感染。
无论是中性粒细胞还是巨噬细胞,寄生虫都是无法吞噬的巨型怪物。此时就需要嗜酸性粒细胞出场,它能附着于寄生虫体表,释放蛋白酶杀死寄生虫。
传讯者-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战队中数量最少,它的战斗技能比较弱,主要作用是在受到刺激时释放化学信号,呼叫其他战斗白细胞聚集,比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法师和射手的技能属于另一套复杂战斗系统,我们下期再讲。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输血专科分会
作者:谢东甫上海市血液中心
审核:邹峥嵘上海市医学会输血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医学科普新局面。持续开展“健康方向盘”、“架起彩虹桥”和“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三大系列品牌活动。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已经成为沪上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科普比赛之一,培养了大批医学青年科普人才,为青年医学工作者打造了新时代“有情怀、有温度、有传承、有创新”的四有科普舞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