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投资欧洲之窗已开 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
据近期外媒报道,在欧洲主权债务问题愈演愈烈之际,美国、日本机构正在大举进入欧洲,寻求收购“质优价廉”的欧洲资产,在欧洲市场悄然掀起一股新的投资浪潮。
去年以来,欧债问题持续恶化蔓延,欧洲多国陷入债务泥潭,从*府到银行再到企业都背负巨大的资金压力。“缺钱”成为年度主题词。展望2012年,欧债问题的影响将继续发酵和显现,融资困难有增无减。南欧重债国*府正在全面铺开国企私有化进程,以筹措资金,缓解燃眉之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纷纷推出大型私有化项目,希腊计划未来3年通过出售国企资产筹集500亿欧元。英、法、德等传统大国也放低身段,欢迎外部投资。一些欧洲银行和企业或被迫低价变现旗下资产,或加速从新兴市场“班资回朝”以自救。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欧洲的机遇之窗悄然打开。一些嗅觉灵敏的国际大型银行、投资机构和企业已觉察到其中的巨大商机。美国富国银行、谷歌、强生、黑石集团、国际集团及日本京瓷等企业巨头接踵前往欧洲,有的密集考察,有的已果断出手。中国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有充裕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也应该看到和抓住这一机遇。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多集中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开发资源和扩展市场为主要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任务凸显,中国企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经营理念,利用西方成熟市场和经济金融体系,早日跻身国际高端产业链,以实现更好、更快、更高的发展。中国企业投资欧洲,与西方一流企业加强合作,不失为一条捷径。
不可否认,欧洲对中国投资还存在一定疑虑,至今还有一些歧视性措施。中国企业不时面对非经济性的障碍,如中坤集团冰岛购地、中铁波兰高速公路等项目夭折,令人扼腕。但“形势比人强”,在当前严峻的欧债形势下,欧洲急需外部资金支持。放眼世界,中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坐拥巨额外汇储备,企业在国际投资并购领域异*突起,已经成为欧洲最有希望借重的对象之一。2011年岁末,三峡集团中标葡萄牙电力私有化项目,受到中欧双方的肯定和欢迎。
在进*欧洲市场初期,交一些学费有时可能是难免的。但从长远看,如果这有助于中国企业提高层次,有助于中国从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和金融强国,这种学费也是值得的。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过程中还需要高度重视并尽可能规避风险。务必要做好前期调研,找准着力点,吃透当地法律制度和人文环境;重视学习、积累经验和循序渐进,以提高成功率,确保经济效益;切忌蜂拥而上和贪大求荣;要从我们的实际和需要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去”,走向欧洲和世界。
机遇只光顾有准备的人。我们期盼中国企业扬帆起航,乘风破浪,为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和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欧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