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坦布苏病*病是由坦布苏病*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导致蛋鸭产蛋下降,甚至停产,雏鸭生产性能下降,出现神经症状。该病流行范围广,各日龄和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传播途径多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该病发病率高,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坦布苏病*的病原学
TMUV为*病*科*病*属病*,病*粒子呈球形,大小为45~50nm,有囊膜,表面有纤突。病*粒子沉降系数~S,在氯化艳中浮力密度为1.19~1.23g/cm3。病*不能凝集红细胞。主要在感染宿主细胞胞浆内复制。病*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37℃48h病*滴度下降明显,56℃15min病*可被灭活。最适pH为7~8,当pH<5或pH>10时病*感染性迅速丧失。对氯仿、胰蛋白酶、乙醚及去氧胆酸钠敏感。
病*核酸为不分节段单股正链RNA,大小约11kb,由5′端、3′端为非编码区和一个开放式阅读框组成,5′端非编码区长度为bp,3′端为非编码区长度为bp,5′端有帽子结构,3′端无poly(A)尾巴,开放式阅读框编码由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聚蛋白前体,前体蛋白在酶的作用下加工产生3种结构蛋白(C、prM和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prM是成熟蛋白M前体蛋白,E蛋白是与免疫原性有关的主要抗原蛋白,参与病*组装,促进病*与宿主细胞的融合,可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NS1在病*复制中起主要作用,NS2A、NS2B和NS3参与病*包装,感染动物可产生抗体,但不具有中和活性,NS5基因保守性强。病*可用鸡胚、鸭胚分离培养,也可在鸭胚成纤维细胞、BHK-21和Vero等细胞上生长。
*株不同,引起的细胞病变能力不同,部分*株不引起细胞病变。常规消*剂如2%福尔马林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及1%高锰酸钾等都对病*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坦布苏病*的流行病学
鸭坦布苏病*病在我国流行广泛,我国所有养鸭地区均有发病和流行。病鸭和带*鸭是主要传染源。TMUV感染宿主范围广,除鸭外还可感染鹅、鸡、鸽子和麻雀等多种动物,TMUV是一种虫媒病*,最早从蚊虫体内发现,可通过蚊虫传播,但不限于蚊虫,还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水平方式传播,病*经粪便、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器具及周边环境,通过气溶胶或接触方式等感染其他健康鸭。
此外,该病还能垂直传播,降低孵化率。各日龄和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日龄产蛋鸭和20~40日龄雏鸭临床症状明显,育成鸭常无明显临床症状,麻鸭最易感,其次是樱桃谷鸭,野鸭敏感性低。感染鸭产蛋率5天内可从高产时的80%~90%迅速下降至10%,甚至停产,产蛋前期鸭易感性最高,其次是中期,病程为1~2个月,发病鸭群可自行痊愈,部分耐过种鸭群产蛋率可恢复至发病前水平。
肉鸭发病日龄通常为15~35日龄,可导致鸭生长发育不良,淘汰率升高。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发生规律与蚊虫的活动规律并不完全一致,冬春季节也有发生,鸟类可能在该季节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该病发病急,感染后第2天开始食欲不振。传播速度快,鸭舍中1栏鸭发病,1~2天内迅速扩展到整栋舍,7天内可传播至该地区其他鸭场。发病率高达%,死亡率1%~5%,继发感染时死亡率增加,可高达30%。
坦布苏病*的临床症状
病鸭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高热,羽毛松乱,不愿走动,聚堆,排绿色稀粪,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蛋鸭产蛋下降明显,尤其是产蛋前期鸭,5天内产蛋率可从高峰期的80%~90%下降至10%内,部分鸭甚至停产,蛋品质下降,蛋壳灰暗无光泽,蛋重减轻,软壳蛋和畸形蛋增多。后期鸭群出现站立不稳、摇头、翻滚、腹部朝上及两腿呈游泳状挣扎等神经症状。
发病期间所产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严重下降。蛋雏鸭、肉鸭20日龄前后高发,主要表现为头颈震颤、走路不稳、共济失调及瘫痪等神经症状,死亡率不高于30%。该病病程1~2个月,可自行恢复,开产前期和产蛋高峰期鸭产蛋量可恢复至发病前水平,老龄及体况弱鸭难恢复。
坦布苏病*的病理变化与诊断
病理变化:病鸭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卵巢充血、出血。卵泡充血、出血、变形、液化和破裂,形成卵*性腹膜炎。输卵管黏膜水肿并有黏液。心内膜出血、心肌坏死。脑膜出血,脑部水肿,肺脏出血、水肿,心包积液,胰腺出血、坏死,肝脏肿大、出血、呈土*色,脾脏呈大理石斑驳状,肿大甚至破裂。肠道内有绿色内容物。公鸭可表现睾丸出血、萎缩,输精管萎缩。
诊断与区分方法: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需要注意的是,该病得和一些类似的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如鸭流感、鸭副黏病*病、鸭减蛋综合征、禽霍乱、鸭大肠杆菌病和鸭霉菌*素中*等。
鸭流感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呼吸道症状明显,皮肤、胸腺出血,卵泡出血,产蛋量下降严重,胰腺出血、坏死,病原分离后,检测有血凝活性。
鸭副黏病*病表现为病鸭消瘦、体重减轻,出现扭颈、打转等神经症状,脚软、站立不稳、严重者瘫痪,病原分离后,检测有血凝活性。
鸭减蛋综合征病鸭无明显症状,采食正常,死亡率低,输卵管黏膜出血,畸形蛋、软壳蛋和无壳蛋增多,卵泡病变不明显变化,子宫黏膜出血、水肿,输卵管黏膜水肿、肥厚,内有黏液或干酪样渗出物,产蛋量降幅不超过15%。
呼肠孤病*病主要发生于肉鸭,种鸭中较少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软脚、腹泻及生长障碍,肝、脾表面有坏死点,耐过鸭生长发育迟缓,成为“僵鸭”。
禽霍乱青年鸭和成年鸭多发,死亡率高,表现为腹泻、减蛋,剖检可见卵泡出血,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点,心冠脂肪出血,肝脏触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治疗有效。鸭大肠杆菌病高产蛋鸭多发,排绿色稀粪,脚软,不能站立,卵泡充血、出血,有卵*性腹膜炎,输卵管内有干酪样物,抗生素治疗有效。
鸭霉菌*素中*病鸭通常3~5天产蛋下降4~7成,病鸭发低烧,拉稀,零星死亡,部分鸭死亡前出现扭头、瘸腿等神经症状。青年鸭和商品鸭有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通常在10%以上。肺出血,肺和气囊出现霉菌结节,脾脏肿大、坏死及发黑,心内膜出血,卵泡轻度出血。输卵管黏膜一般无病变。
实验室检测:如要进行确诊,应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病*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病*分离时无菌操作采集卵泡、脑、肝脏或脾脏等作为病料,匀浆后离心,取上清过滤液接种9~11日龄鸭胚或SPF鸡胚进行病*分离,经尿囊腔接种,盲传1~2代后,接种后3~5天胚死亡,表现为绒毛尿囊膜增厚,胚体出血、水肿,胚肝肿大、出血。
鸭胚一定要选取未含有鸭坦布苏病*抗体的,否则可能导致病*分离失败。也可用鸭成纤维细胞及DF1细胞分离培养,一般2天左右即可导致细胞病变。琼脂扩散试验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应用,但检测时间较长,且敏感性相对较低。
中和试验是一种血清学检测的经典方法,需要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进行检测,检测费时费力,不能达到早期快速诊断的目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双份标本的采集有困难。间接免疫荧光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但是在操作上较为复杂,不适宜临床病例快速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灵敏、简单、快速并且适合于大量临床检测的诊断方法。既可检测抗体,也可检测抗原,但目前尚无商品化试剂盒。分子生物学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快速检测中,当前所用的TMUVPCR及荧光PCR等分子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根据TMUV的E、NS5等基因设计引物,能判定现症感染,但无法区分野*和疫苗*。确诊采样时要采集卵泡、肝脏和脑等组织,保证病料新鲜,尽快送检。随着核酸检测试剂耐热保护技术的发展和便携式荧光检测设备出现,检测试剂方便保存和运输,可实现病料样品的现场快速检测。
坦布苏病防控措施与治疗方法
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不从疫区引进种鸭、购买鸭苗。强化员工生物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考核,制定*策全面落实,奖罚分明。外来无关人员和车辆禁止入场,如确需入场人员做好消*和隔离工作,车辆要彻底清洗消*。有条件的养殖场安装纱窗,做好防蚊、灭蝇工作,定期投放药物,场内投放鼠药或聘请专业灭鼠人员,定期灭鼠,防止麻雀、鸽子等飞鸟进入。养殖场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污,并集中堆放发酵处理,定期对场地、用具、设备、运输车辆和种蛋等进行严格消*。病死鸭尸体焚烧或深层掩埋。鸭场远离公路、屠宰场、活禽交易市场和病死畜禽处理厂,远离鸡场和鹅场,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不饲喂霉变饲料,供给干净饮水,水质定期监测,细菌超标时严禁使用。密切
引用本文:李振华,张华,徐超,谢林森.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对成人病*性肺炎的作用研究[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17(4):78-81.
摘要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成人病*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年1月~年10月我院收治的例流感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咳嗽、鼻塞流涕、乏力、咽痛、发热、冷汗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CD3+、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鼻塞流涕、乏力、咽痛、发热、冷汗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8+、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对于成人病*性肺炎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能更有效地控制机体炎症反应,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成人病*性肺炎;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病*性肺炎是一类病*感染引起肺实质炎症,以发烧、呼吸急促和流感样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导致肺换气肺功能障碍、急性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受损[1]。病*性肺炎发病有季节性,高峰发生在早春和秋季,死亡率达13.8%~14.4%,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肾病等基础性疾病时,死亡率还会增加[2-3]。及时开始抗病*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目前有效抗流感病*的选择之一,奥司他韦可抑制病*复制、抑制炎症反应系统激活、改善肺损伤、减少症状的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良好[4]。本研究旨在分析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成人病*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以期为成人病*性肺炎的治疗提供临床数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年1月~年10月我院收治的例流感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3.27±3.65)岁,病程1~10天,平均(4.32±1.03)天。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诊断、影像学、气管吸出物检查,符合《成人病*性肺炎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5]。
②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
①细菌、结核、寄生虫、真菌、支原体肺炎。
②肝、肾等其他器官重大疾病者。
③合并肿瘤、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
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⑤对利巴韦林、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过敏者。
⑥混合感染患者。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纳入病例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降温、营养支持、以及糖皮质激素节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20min,0.5~1.0g/d,bid,7天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口服,75mg/次,bid,5天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疗效标准[6]:
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及临床指标正常。
②有效:临床症状缓解,影像学及临床指标趋于正常。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影像学及临床指标无变化。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治疗后5天抽取两组患者5ml静脉血,分成2份,其中一份2ml置于EP抗凝管中,采用德国MiltnyiMACSQuantAnalyzr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并计算CD4+/CD8+。另一份3ml置于真空采血管,静置20min,离心15min,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
1.4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9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P=0.)。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n=50±s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2.4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CD3+、CD4+、CD4+/CD8+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
2.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头晕2例、恶心3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头晕3例、恶心4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并发症自行缓解或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
2讨论病*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后激活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气道上皮细胞广泛受损,引发黏膜溃疡与坏死、纤毛功能损伤、肺泡上皮增生、肺泡间隔增宽、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浆液渗出,甚至肺组织坏死[7]。目前,临床对于病*性肺炎尚无特效疗法,临床需及早诊断,常规对症治疗与抗病*治疗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疾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核苷类抗病*药物,可通过抑制病*mRNA合成发挥特异性抗病*作用,在病*感染引起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其疗效有限[8]。奥司他韦是高选择性流感病*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活性代谢产物能选择性地结合流感病*神经氨酸酶活动位点上,通过抑制病*在细胞内的繁殖、生长和释放达到阻断病*传播作用[9-10],生物利用度较高,在气管、支气管及肺的浓度均能达到抗病*的有效浓度,对于流行性感冒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相关研究已发现,在病*感染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显著降低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的IL-1β、IL-18水平,组织匀浆中NL-RP3相关成分和病*滴度,减轻病*诱导的气道炎症和肺内病*滴度,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减轻肺损伤,降低呼吸道并发症风险及住院风险,提高生存率[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的观察组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其咳嗽、鼻塞流涕、乏力、咽痛、发热、冷汗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与李辉[13]的研究结果一致。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成人病*性肺炎的疗效,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同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流感病*入侵后,其免疫原性激发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CD3+、CD4+、CD8+病*感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4+/CD8+低于正常水平,CD8+高于正常水平,表明患者免疫明显处于受抑制状态,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但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磷酸奥司他韦和利巴韦林均能有效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清除病*,但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疗效更显著,可能与磷酸奥司他韦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快速清除病*有关[14]。动物实验结果表明[15],奥司他韦治疗新型禽源H7N9流感病*感染的小鼠,可减少小鼠体内病*复制,降低肺组织中病*滴度,改善CD4+、CD8+水平,恢复其免疫功能,减少肺部炎症,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改善预后。IL-6具有激活补体系统、调节急性期反应与免疫应答、加重炎症反应及内皮损伤等多重生物特性,与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相关性[16]。TNF-α可以促进T细胞产生各种炎症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本研究中纳入病例治疗前IL-6、TNF-α显著升高,与病*导致机体急性炎症损伤有关。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IL-6、TNF-α值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减轻炎性细胞渗出,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损伤。研究显示,流感病*可激活炎症反应系统,加重对机体的病理性损伤,因此治疗时应降低过度的炎症反应[17]。研究显示,磷酸奥司他韦所致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居多,但反应轻微,大部分患者耐受性良好[18]。本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均有患者出现呕吐、腹泻和头晕症状,但经过对症治疗均缓解,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护。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对于成人病*性肺炎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能更有效控制机体炎症反应,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略
第一作者李振华,女,汉,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及间质性肺疾病。
通迅作者张华,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方向。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
曾用名:《中国执业药师》
出版周期:月刊
ISSN:-7
CN:10-/R(原CN:11-/R)
出版地:北京市
创刊时间: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原《中国执业药师》)创刊于年,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和中国药师协会主办的医药学专业学术期刊,编审委员会名誉主任为中国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本刊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收录于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