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叶
对于不是非得去影院的影迷们来说,隔离在家的日子真是千载难逢的观影好时光。在病*肆虐的日子里我观看的正是“病*电影”,隐约期望在电影前瞻性的叙事中能够让我获取对抗现实世界里的病*的经验。这有以影为鉴的意味,但颇有自欺欺人的嫌疑。
薅过许多部影片后我整理出了有关“病*”电影的以下关键词:一、“你确定吗?你知道这会引起多大的恐慌吗?”
每一场波及整个地区甚至地球的病*在最初被发现后,*府官员乃至一国首脑都会对医生专家说出大致相同的台词。之后明知事态严重的医生专家们无计可施,*府在病*爆发的最初阶段为了避免恐慌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成功地隐瞒真相,从而失去了对病*的有效控制,使病*在更大范围里迅速爆发,最终形成全面崩溃的局面。
无一例外,病*的大范围爆发都和*府的有意隐瞒,失去最初的有效控制直接相关。
二、“隔离”
在年《极度恐慌》的阶段,达斯汀·霍夫曼在影片大概过了三分之一时才意识到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才用大喇叭告诉人们隔离在家,不要聚集。与此相关的标签有“大口罩”、“防护服”。就正如同现在的我们。隔离,成为治愈病*的良药。也正如同现在的我们。三、“*管”
当恐慌比病*更难控制的时候,隔离就失去了既定的约束。人们会像生化危机中的丧尸们一样蜂拥而出。这点和丧尸们癞头跛足张着血红大口争相撕咬女主的性质在实际上是完全相同的。于是,为了避免这种性质的惨剧发生,*方将枪管对准了身在疫区的人们,也包括那些没有被感染的健康的人们。于是一场理智与情感的大戏惨烈地展开。最终理智总会占据绝对的上风,无数无辜的人们胸前蹦出鲜血轰然倒地。
每个人都面临来自良知的终极拷问,也包括坐在电视前的你。
四、“媒体”
媒体是此类电影的必备元素。疫情爆发,如此重大的社会事件当然少不了媒体跟风。不过不同时代的影片媒体类型稍有不同。年出品的《极度恐慌》横在达斯汀·霍夫曼黝黑面孔前的是一群穿着垫肩西装蓬松着夸张发型手持有线麦克风的男女记者。年出品的德国影片《黑死病》中出场的媒体人则是一名身材臃肿但声音极富磁性的电台主持。影片的结尾他和那名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