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其实血常规不仅是血液科需要做的一项检查,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男科……都需要做,但实际上有很多人看不懂血常规报告,那血常规检查到底如何看呢?
但其实不管是抽血还是大小便的检验报告,一般都有个正常的参考值范围,当血液在检测时,当某一项显示超过或者降低,在报告上就会出现↑↓,有的人超标或者降低的值只多(少)一点点是没有大碍的。?
第一类:红细胞和(或)血红蛋白
增多参考值:
成年男性红细胞6.0x10^12/L血红蛋白g/L
成年女性红细胞5.5x10^12/L血红蛋白g/L
1、红细胞和(或)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性增多,说明血容量减少,在严重呕吐、大量出汗等情况时会有。
②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按发病原因又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其中继发性是血液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导致的。如果是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则是血液肿瘤的一种表现。
2、红细胞和(或)血红蛋白减少↓
①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15岁以下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女性在妊娠中、晚期血浆容量明显增多,血液被稀释。这些都是正常表现,不用太担心。
②病理性减少,因为生病而导致贫血。
第二类:白细胞的数量
增多:成人白细胞总数10x10^9/L
减少:成人白细胞总数4x10^9/L
在血常规报告中,白细胞那一项底下有好几个数据,但因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所以这一块主要
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
同样有生理性增多和病理性增多两种情况。其中生理性增多是正常的,比如,中性粒细胞下午就比早上数量要多、剧烈运动或劳动后等都可以让中性粒细胞短暂升高。
但病理性增多就比较麻烦了,在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肿瘤等情况下,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2、中性粒细胞减少(2.0x10^9/L)↓
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减少。
此外,X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苯、铅、汞等化学物质等都可能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
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感染,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性肝炎、腺病*等感染,以及百日咳杆菌、梅*螺旋体、弓形体等的感染。
②血液系统肿瘤:原发性骨髓疾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毛细胞白血病,部分淋巴瘤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
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④移植排斥反应。
⑤艾滋病*感染、吸烟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引起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
2、淋巴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以及放射线损伤、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情况。
第三类、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增多有发生血栓的风险,而血小板减少则有出血的风险,血小板数量的变化随时可能要命!
1、血小板增多(x10^9/L)↑
原发性增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早期及慢性髓系白血病等。而反应性增多则可能跟急性感染、炎症和缺铁性贫血等原因有关系。
2、血小板减少(x10^9/L)↓
①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感染、药物性抑制、放射性损伤等。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上呼吸道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血液被稀释等。
长按识别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如果本文给您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