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微博想必很多人都看到了,到今天中午时为止,评论1.1万,转发1.1万,点赞27.8万,对于这样一个事件,评论区和转发区的观点似乎大不相同,也算当今时代一个颇耐人寻味的奇景。
关于这个话题,我差不多已经讲了十多年,熟悉我的读者早就不需要我再次重复那些卑之无甚高论了,而对于部分确实不知应如何判断这一事件的读者来说,也不必急于搞清楚对某一件具体医疗事件的判断,因为有些思维方法层面的东西,一旦掌握了,就像我们中学时代掌握了有些公式就能解题是一样的,直接把数据套入公式,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大家还记得我们当初是怎么学会熟练使用这些公式的么?首先,老师会在黑板上示范一些例题,那么,我们这回也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先找一道例题让大家体验一下——
新冠疫苗的有效率是怎么算出来的?
以国产灭活疫苗和美国辉瑞公司的mRNA疫苗为例,根据公开的文献,前者的有效率为86%,后者的有效率是95%,这两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疫苗的预防效果是如何评价的。评价疫苗效果最直接可靠的方法是要看疫苗接种后的流行病学效果,即疫苗对人群实际保护效果的现场调查。疫苗现场效果评价中往往采用随机对照现场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fieldtrial)来计算疫苗保护效果。疫苗效果(vaccineefficacy,VE)可以通过测量疫苗接种组人群的发病率(ARV)和非接种组人群的发病率(ARU),进而比较前者较后者下降的程度来加以计算,公式如下——VE=(ARU-ARV)/ARU以这篇文献SafetyandEfficacyoftheBNTb2mRNACovid-19Vaccine公布的数据来看,共计例参与者被随机分组,其中例接受了注射,例注射了BNTb2mRNA疫苗,例注射了安慰剂,结果,前者有8例感染了新冠,而后者有例中招,将这一组数据代入上述公式,应为:(÷-8÷)÷(÷)=95%中国国产的灭活疫苗在阿联酋进行的临床试验,试验人数也达人,有些读者可能会问,疫情这么紧急,为什么疫苗试验需要这么多人数呢?差不多得了呗!这还真是急不得,哪怕是火烧眉毛。因为你首先得确定用于灭火的液体究竟是汽油还是水。想象一下我们抛硬币,如果连续两次正面朝上的话,你能不能得出结论,这枚硬币怎么抛结果都是正面朝上?显然不能,因为随着抛硬币的次数逐渐增多,不难想到最后正反面朝上的结果应该是比较接近,也就是说,小样本试验得出的数据很可能不准确。在医疗领域,评价某一药物某一疫苗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时,为避免被偶然因素误导,就只能基于特定的病例数、足够多的样本得出结论,这也被称为大数定律。也就是说,在理论上疫苗临床试验的样本人数越多,则结论越可靠,比如前述两种疫苗,倘若疫苗注射组及安慰剂注射组均只有10人,最后的结果倘若是没有任何人感染,请问这个试验还能得出任何有价值的结论吗?但样本数量,也需要考虑经济因素,很显然,倘若样本数量过大,则有可能使研究团体经济负担过重。当然,更重要的前提是,试验方法本身必须正确,否则受试人数越多,还可能导致研究结论越跑偏呢。比如注射疫苗的人都是不易感染新冠的儿童,而安慰剂组则全是更容易中招的老年人,那最后结果如果疫苗组感染率更低显然就不能仅仅解释为是疫苗之功了。因此,因此被随机分入两组的人,必须在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条件、卫生设施条件、文化水平、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相当高的均衡性。也就是说,判定疫苗有效性的试验方法,本质上与验证任何一款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法有效性的方法并无区别,即仍然是随机对照双盲试验(double-blind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目前公认在安慰剂对照、盲法下实施的,三期随机受控试验,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方法来判断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初次接触这一概念的读者,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比如——为什么要设对照?因为对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使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有一个科学的对比。医学上有许多疾病可以自愈或自行缓解,影响疾病转归的因素除治疗因素而外,还有气候影响、休息和精神状态等,设立对照,使治疗组(注射疫苗)与对照组(注射安慰剂)的非处理因素基本相同,其影响得到抵消,从而使治疗的效应得以显露。为什么要求随机?这是保障试验中非试验因素均衡一致的重要手段。为什么要求盲法?为排除来自研究者、观察者和受试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这一点在观察疫苗不良反应中尤其重要。这个方法看起来很麻烦,但其价值和原理并不难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真正目的,乃在于确保自然现象不会误导你认为理解了其实不理解的事情。自古以来,利用各种自然发生的情形,贪天之功为己有,始终是医学史上各路骗子的拿手好戏。比如历史上曾经流行一时的顺势疗法一直狡辩说主流医学对疗效验证的理念是错误的,他们坚称自己的药方在所有的药物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无法通过试验验证,但你们不能因此就说我的疗法无效。这一番辩解,各位是否觉得特别眼熟?顺势疗法的药方有多么独特呢?仅举一例,比如有一味顺势疗法的方子需要用鸡肉蛋白,那么只要抓一只鸡,让鸡的影子从一碗水上掠过,就足可以让这碗水具备治疗功能。这个方法不能不说,实在是太省鸡了,现代医学一直就是同各类不靠谱的医学流派斗争发展的结果,有人可能会说,洋人怎么这么傻,这不明显是不可能的疗法么?还别说,无独有偶,中国古代也有一个类似的治疗方法,「禳一切疟。是日抱雄鸡,一时令作大声,无不瘥」,这讲的是用大公鸡打鸣的方法治疗疟疾,这个方法写在哪里呢?《肘后备急方》,其作者东晋的道士葛洪,当然这本书所以后来名声大噪绝不是因为这个公鸡打鸣,而是记载了「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但在屠呦呦以现代医学的手段检视「青蒿」之前,这一有价值的线索也无非就是跟公鸡打鸣之类的方法混在一起,从来没有得到过大规模的应用,更遑论发挥并印证其疗效了。RCT的方法差不多是所有职业的或业余的科普写作者都反复宣讲过的,不夸张地说,比较不同的科普作者的水平谁更高可能会产生一些争议,但如果有任何人敢公然反对RCT原则的,我们就可以非常负责任地称其为骗子,无论他有多高头衔,无论他有多显赫的地位。至于网上那些胡乱聒噪也能吸引一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