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Po
工夫影业体系下的子公司工夫小戏,最近与搜狐视频合作的一部《我叫*国盛》上线了,反讽幽默短片,六集六个故事,总长度分钟左右。搜狐会员两周看完,非会员三周看完。
《我叫*国盛》上线之前,再怎么抱着对流量的战战兢兢、对口碑的惴惴不安,反正剧都已经做出来了。工夫小戏全员奋身安利,体量太小,拼流量总是拼不过长篇连续剧,就想拼点声量。
“我一直很强调这个行当不是聊天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你拿货出来接受市场检验,接受市场的欢呼或者唾弃。”
著名制片人、工夫影业总经理陶昆
工夫影业总经理陶昆作为《我叫*国盛》的出品人,坐在年轻的制片人罗楠身边,露着姨夫笑对骨朵如是说,颇有些一切尽在掌握中的信心。
结果还真给他们拼出口碑来了,豆瓣开播不到一周就出了分数,8分,第二周已经上升到8.2分。五星好评居多,微博自来水热情挺高涨,朋友圈自发安利转发,“*国盛病*,谁嗑谁知道,嗨过吸大麻,爽过柠檬茶。”
回归内容:创作来自原价值
搜狐视频与工夫小戏联合出品的《我叫*国盛》在上线前举办过观影会,制作团队也是很有自信,它在大银幕欣赏的视觉呈现会很棒。
但遇到问题,观影前没有告知观众这是一部什么片子。观影五分钟之后,骨朵身边的群众小声议论,“不知道这是电影还是网大。”
高端先行者万万没想到它是网剧,因为从十几二十分钟一集的体量和缺乏连贯性的故事来说,也太不像。搜索资料后得知,官方定位它为“病*式喜剧”。意味不明,说了等于白说。后来看过的网友给了定义是“中国版《黑镜》”,可能这部剧的名声比较大。
英剧模式是显而易见的,但不是《黑镜》。
“我们还是受英国BBC的那部《九号秘事》影响比较大,同一个编剧,两个主演,每季6到9集,每集一个故事,古装时装什么都有,每集之间一点联系都没有。那个过程的翻转更迭,让你无法想象,看完一季你会觉得太牛了,怎么想的?”
从仰视到致敬,《我叫*国盛》就进入了搜狐视频的视野。将英美剧作为版权采购主战场的搜狐视频,有许多采购经验丰富的制片人,曹迪就是其中一位。她非常明确英国BBC这种迷你剧的系列类别,对中国可以拍出这样的系列表示认可,双方自然一拍即合。
图左:九号秘事;图右:黑镜
在陶昆看来,英国有讽刺社会的传统,独特的冷幽默背景,而他很明白中国消费者对英剧是没什么概念的,大多数人也是这几年才开始熟悉了美剧,每季固定集数和体量的连续剧。
“市场的状态就是没那么完善,我们现在就是做一个高端的先行者。”
陶昆与罗楠明显不是同龄人,工夫影业与工夫小戏的团队也是如此,但交流没有障碍,因为观念是一致的:就是下意识地站在内容提供者的角度,自觉地想去做新的尝试。
“我自己尽力了,互联网也好,移动互联网也好,今天给予内容创作者最大的优势,就是门槛变得不那么高了,这是基于互联网的基因造成的。我总爱开玩笑说这就是自由,已经被标定框架的既定内容,总会被不断突破的。”
内容原价值主义者因为陶昆认为自己是个反体制的人,很多框架标签的东西他都想推翻,唯独内容本身惊艳到他,他就服气,毕竟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内容原价值主义者”。
“可能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不会因为他未来能产生多大商业价值才去思考,如果一旦你先把事情想透了,可能就做不来了。我们必须先思考如何打动观众,如何让他们慢慢接受我们的内容。我真的感谢时代给了我们一个这么好的宽容环境,只要在内容的表达上有自己独到的一面,就能得到赞赏。”
所以他寄望于工夫小戏的这帮孩子,一帮北京小孩,看什么事物都有自己的一套,这种特定的创作者经历和视角做出来的东西无法被复制。
观众不可能永远都在看玄幻,一切都是谈情说爱,当观众口味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多,内容还要不要继续走向深层次?需要在什么地方做出怎样的突破,这才是工夫影业所有团队需要寻找的可能性。
能够自信于投影在大银幕上的《我叫*国盛》,当然是还有对画面的追求,视觉画面比起讲故事来说,到底算不算内容本身?
“我们理解的内容包括所有形成影视作品的一切,画面、声音、服化道、叙事手法等等,无法割裂。一旦把讲故事和画面制作对立起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外界给工夫所有团队的标签是有“匠人精神”的,很讽刺的是,陶昆很烦这个词,觉得太扯,拍戏不就是坚守品质吗?给人看的东西起码要干干净净,不能脏乱差吧?虽然在《我叫*国盛》的片场,他看见工夫小戏的团队拍一个小故事就要搭超多场景,多到颓,可是对品质有坚持总是好的,这也是组成内容的一个部分。
精英分类:付费市场的未来
一部成熟的影视作品,制作方说起来“不要先考虑商业价值”,但如何能赚钱,始终会是平台方甚至其他行业者所考虑的最大问题。
《我叫*国盛》在观众观看时就出现了分类难题,一切视频内容的归类又基于它找到了最恰当的商业化途径,那是否说明《我叫*国盛》在商业化方面会很困难?也就是所谓的,为何这样小体量的故事,注定拼不过大体量通俗剧情获得的点击量,但工夫小戏依旧要做这么一部片子。
“我最早也拍过电视剧,两集、六集、八集的都拍过,为什么最后要到20集才称之为连续剧?因为电视台规定20集电视剧才能进入年度招商范围,所以电视剧就变成了20集×42分钟的规格,这种内容产品的技术标准出现了。”
英式短剧刚刚出现在国产网剧中,如何验证它的门类价值?先好好将故事说出来。这一次,工夫小戏从30多个备选故事里选中了六个故事制作,由通俗化的议题包装精英价值观,不站在道德制高点评论对错,只是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影像表达传递出去。
强烈的反讽与趣味、智慧挂钩,必然造成一定的观影门槛。“病*式喜剧”的由来也是这部剧就像病*一样,非大规模传播,但在一定人群中会造成迅速感染。所以陶昆知道,《我叫*国盛》注定是一部非常垂直某类人群的剧。
“这样的剧适合付费观看吗?在美国,穷人也是没有Netflix的,HBO都少,因为它收费还真的挺贵的。中国现在所谓的B2C模式也只有在电影院才是真的,视频网站还不能算,但我觉得在未来的两三年,互联网的付费模式可能会变得更加精准。”
这种精准就好比《我叫*国盛》在搜狐视频的投放,内容方所输出的精英价值观与平台方长期以来针对的精英人群是可以无缝对接的。就好比某些财经杂志已经到了需要付几百元年费才能看文章的模式,高端杂志对于机场、私人银行、高端会所或者别墅公寓这类地方的精准投放让他们的存活率高于大多数平面媒体。
“未来可能进入更精细的付费阶段。电视台也有戏曲频道、动作频道、国际频道等等,视频平台的付费收看进入细分时代也不是没有可能。”
陶昆就是看好这种精细付费。制造脑洞话题的英式短剧,在本土化过程中从各种层面都需要让他摸索到一个内容形式的标准制式。这种标准制式很可能就是版权交易,当它制作出来,就能够以版权形式售卖出去。至于将来会不会有植入,会不会有超商,未来会不会卖东西,就是验证生命力的时刻了。
工夫三小只:竞争出作品
《我叫*国盛》的制作团队工夫小戏,隶属于工夫影业旗下,第一部就是迷你剧,让人产生“小戏=迷你剧”的误解也情有可原,罗楠也就顺势将“工夫小戏”的由来解释了清楚。
“第一层意思,是因为工夫影业拍的都是大电影,我们是基于互联网环境诞生的,相对来说拍的是小荧幕的戏剧;第二层意思,是我们拍戏的心愿,我们希望在拍的戏里都能拍出一些小调戏的想法。”
除了工夫小戏,工夫影业旗下还有拍摄了去年高口碑网剧《河神》的团队,闲工夫;另外还有以工夫影业电影《二代妖精》的故事为基础世界观的衍生网剧《动物管理局》,也由工夫影业旗下另一子公司工夫真言进行拍摄中。
对于曾经有报道传闻,工夫影业利用三家子公司分别布局网剧不同市场,陶昆予以否认,“自由发展,我们没办法规定他们应该在什么瓶子里长成什么样子,竞争也是在所难免。”
工夫小戏、工夫真言和闲工夫都是年成立的子公司,至今一年多,在第一年的时间里各自都在出作品,所谓竞争,就是比着做,谁做得好。这大概就是年轻人的那股劲儿,大家都要做S级剧,一家做出了一个很棒的效果,其他团队就一定要做得有所超越。
用三个公司渗透进年轻市场,是一种自我超越,也是希望彼此之间互相超越。
“《我叫*国盛》这样的项目明年一定还会做,这个是确定的,但是做成第二季还是其他形态,应该会是版权购买性质,只是关于体量,还需再考量。另外还有大风刮过原著小说《张公案》的影视化作品,也会是一个S级的大剧。”
所有工夫的团队都是以创造力见长,根据罗楠的解释,工夫小戏至少有三块内容制作:第一,是独创型的原创内容;第二,是大项目的规制化剧集,来检验大IP;第三,就是定制视频,类似短视频、MV等等充满想法的视觉化表现内容。
这三块内容相辅相成,总地来说就是不断增加技术壁垒,做别的团队做不出来的东西。
“你看完之后开不开心,是不是觉得这个视频有点意思?那就对了。”《我叫*国盛》之所以能在互联网获得好评,回归核心,就是创作力能带来的魅力,这就是通过综合制作能力所带来内容本身的魅力。
──────推荐阅读──────
演员的诞生│白一骢│蔡艺侬│河神
正午阳光│*恋爱│中国好声音
BAT三国演义│少女感网剧│Gai
导演姜伟│网综中场战事│国家宝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