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朋友圈谣传的EB病*流感已经被疾控部分辟谣了,流感今年流行主要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还有少数乙型流感,而流感就是流感病*引起的,EB病*属于疱疹病*,不会引起流感。不过大家说的EB病*引起的发热时间比流感更长,同样咽痛、乏力的疾病是什么呢?
EB病*(EBV)感染引起的这个急性感染性疾病叫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简称为传单,这是一种良性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人是EBV的贮存宿主,也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传染源,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的口-口传播,所以该病又被称为“接吻病”,国内文献报道我国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高发,但近年来我科接诊的患者以中学生、大学生等青少年为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在儿童约10天左右,成年人则通常在1个月以上,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和皮疹。发热一般都是高热,体温38.5~40.0℃,症状通常持续2~3周。
颈部淋巴结肿大
70%患者存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且半数以上患者有咽痛和咽峡炎症状,扁桃体充血肿胀,上面覆盖*色分泌物,临床容易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
10%以上患者可有皮疹(如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结节性红斑、荨麻疹等),一般位于躯干部位,在起病1周后出现,持续3~7天消退,不遗留疤痕或色素沉着。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并发脑膜炎、细菌性咽峡炎、心肌炎,有文献报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出现脾大患者可因脾破裂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嘱咐脾大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避免腹部受到撞击和挤压。
很多家长和医生关心如何早期识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因为传单的症状听起来似乎和流感或者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等难以鉴别,其实简单的血常规检测就可以提醒我们不要忘了鉴别传单,血常规通常会有白细胞明显升高,一般在(10~20)×/L,甚至达到(30~50)×/L,且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淋巴细胞比例在60%以上,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或绝对数大于1.0×/L具有诊断价值,80%以上患者伴有肝功能异常,10%患者腹部超声检查有肝大,50%以上患者有脾大。
异型淋巴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往往因为高热、扁桃体存在肿大和脓性分泌物被误诊为细菌感染而使用抗生素,事实上这是一种病*感染引起的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若存在继发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时,应避免使用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因为这两种药物会增加患者出现多形性皮疹的风险。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发生脾破裂的风险,但是概率很低,发病期间需要避免腹部受到外力冲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脾肿大,包膜下血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