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目前,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活动正在世界各地积极开展。这些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在防护出现症状的COVID-19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力。然而,从控制新冠疫情发展的角度来说,疫苗能否抑制新冠病*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那么目前的证据显示新冠疫苗能够限制病*的传播么?日前《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新冠疫苗限制病*传播的两种方式
新冠疫苗的作用机制是在病*感染之前,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对病*的入侵产生抵抗力。这种抵抗力在限制病*传播上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降低人们受到新冠病*感染的可能,就是说即使人们接触到新冠病*,由于体内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力,病*无法在体内扎根并且增殖,也无法继续传播。这被称为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immunity)。这是接种疫苗后最理想的情况。这种免疫反应会导致无症状感染者数目的减少。
第二种情况则是在接种疫苗之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力虽然不能够完全防止病*在体内增殖,但是能够显著降低新冠病*在受到感染的人体中的水平。由于病*水平下降,受到感染的患者能够再次感染其他人的机会也可能下降。从控制新冠疫情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能够达到的目标是当一个人被新冠病*感染之后,与他接触而被感染的人数小于1。在这种情况下,被新冠病*感染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少。
而近期来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预防无症状感染方面,还是在降低感染者体内新冠病*水平方面,疫苗都表现出可喜的效果。
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
新冠疫苗减少无症状感染的证据
虽然在多个3期临床试验中,评估疫苗保护效力的主要指标是防止出现症状的COVID-19,但是研究人员也对部分受试者中进行了核酸检测。如果疫苗的主要作用只是减轻COVID-19的症状,那么它只会将表现出症状的COVID-19患者转变为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的人数并不会减少。已有的初步研究显示,辉瑞(Pfizer)/BioNTech联合开发的BNTb2,Moderna公司开发的mRNA-,以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牛津大学联合开发的腺病*疫苗AZD均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核酸检测阳性人数。
例如,最近在《柳叶刀》上发表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医院Sheba医学中心工作的医务人员在接种一剂BNTb2疫苗之后第15-28天,根据核酸检测结果计算出的新冠病*感染风险降低了75%。
近日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在预防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方面,两剂腺病*疫苗AZD的接种能够将感染数目减少49.5%。
而Moderna在支持mRNA-获得FDA的紧急使用授权(EUA)的申请材料中,也指出在接种一次mRNA-之后,疫苗组的核酸检测阳性样本数比对照组少了三分之二。
新冠疫苗降低感染者体内病*水平的证据
日前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发表的一项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也展示了新冠疫苗降低新冠病*感染者体内病*水平的证据。在这项研究中,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接种BNTb2疫苗之后受到新冠病*感染的患者的样本进行了进一步检测。他们使用RT-qPCR来量化检测与新冠病*相关的三种不同基因的水平。总计检测了名患者的样本。
RT-qPCR检测的原理是通过不断的PCR反应循环来复制和扩增DNA序列,从而检测病*相关基因的存在。这一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叫做循环阈值(CycleThreshold,Ct),指的是反应管中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阈值时所需的PCR循环数。也就是核酸检测呈阳性时所需的PCR循环数。理论上,Ct值越高,意味着起始样本中DNA拷贝数越少,也就是说病*水平越低。
实验结果显示,在接种BNTb2疫苗12天之后被新冠病*感染的患者中,达到阳性所需的Ct值显著高于未接种疫苗的新冠病*感染者。总体来看,接种疫苗12天之后,新冠病*感染者体内的病*水平比未接种疫苗的患者降低2.96-4.68倍。
▲接种疫苗12天后被新冠病*感染的患者样本的Ct值显著高于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图片来源:参考资料[5])
理论上,感染者体内病*水平降低意味着脱落的病*水平也会减少,从而降低感染者进一步传播病*的可能。
扩展疫苗接种仍然是控制疫情的关键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累计被新冠病*感染的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1亿,然而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近一个多月全球范围内新发病例正在持续下降。
▲全球新确诊COVID-19病例数据(图片来源: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