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的感染是从病*侵入宿主开始,其致病作用则主要是通过侵入易感细胞,损伤或改变细胞的功能而引发。
一、病*感染的传播方式
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但在特定条件下可直接进入血循环感染机体。反之,皮肤黏膜也是机体最好的防御屏障,泪液、黏液、纤毛上皮、胃酸、胆汁等均具有保护作用。病*感染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
1.水平传播
水平传播是指病*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包括人人和动物人之间(包括通过媒介)的传播,为大多数病*的传播方式。
2.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是指病*由亲代宿主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人类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也可见其他方式,例如围产期哺乳和密切接触感染等方式。主要是孕产妇发生病*血症,或病*与血细胞紧密结合造成子代的感染,但人类尚未证实病*基因可经生殖细胞传给后代。垂直传播方式产生的感染称垂直感染,垂直感染可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子代也可没有任何症状或成为病*携带者。
二、病*感染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1.隐性病*感染
病*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称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这可能与病**力弱或机体防御能力强、病*在体内不能大量增殖,因而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不明显有关;也可能与病*种类和性质有关,病*侵犯后不能到达靶细胞,故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病*隐性感染者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仍可获得免疫力而终止感染。部分病*隐性感染者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力,病*可在体内增殖不被清除,并可长期向外界播散,这种隐性感染者称为病*携带者。病*携带者为重要的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显性病*感染
病*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显性感染或临床感染。有些病*可造成多数感染者发病;也有些病*感染后只有极少数人发病,大多数感染者呈隐性感染。这是由机体抵抗力、入侵病*的*力和数量所决定的。
(二)急性病*感染
急性病*感染也称为病原消灭型感染,病*侵入机体后,在细胞内增殖,经数日乃至数周的潜伏期后发病。在潜伏期内病*增殖到一定水平,导致靶细胞损伤和死亡而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但从潜伏期起,宿主即动员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清除病*。除死亡病例外,宿主一般能在出现症状后的一段时间内,将病*清除掉而进入恢复期。其特点为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后常获得特异性免疫。因此,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受过感染的证据。
(三)持续性病*感染
病*可在机体持续存在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携带病*,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形成持续性病*感染有病*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①机体免疫功能弱,无力完全清除病*,使得病*在体内可长期存留;②病*存在于受保护的部位,可逃避宿主的免疫作用;③某些病*的抗原性太弱,机体难以产生免疫应答将其清除;④有些病*在感染过程中产生缺损性干扰颗粒,干扰病*增殖,因而改变了病*感染过程,形成持续性感染;⑤病*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长期与宿主细胞共存。持续性感染有下述3种类型。
1.潜伏感染
某些病*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基因存在细胞内,有的病*潜伏于某些组织器官内而不复制。但在一定条件下,病*被激活又开始复制,使疾病复发。在显性感染时,可查到病*的存在,而在潜伏期查不出病*。凡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均可激活这些潜伏的病*使感染复发。
2.慢性感染
病*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未完全清除,血中可持续检测出病*,因而可经输血、注射而传播。病人可表现轻微或无临床症状,但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3.慢发病*感染
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有很长的潜伏期,可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在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死亡。为慢性发展进行性加重的病*感染,较为少见但后果严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