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海洋的了解仍然有限。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具有开发潜力;海洋生物安全问题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海洋中不仅有着许多尚未被发现的动、植物物种,还有着数量更为庞大、种类更加繁多的微生物如病*。传统的海洋病*研究多集中在噬菌体为代表的DNA病*上,对多样性高、基因组不稳定的RNA病*的遗传多样性、生态学特征以及传播模式等均了解有限。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杰课题组在ScienceChinaLifeSciences发表了题为"ViromeinmarineecosystemsrevealremarkableinvertebrateRNAvirusdiversit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海洋无脊椎动物RNA病*的遗传多样性。
崔杰团队从不同海域共采集了3门6纲58种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样品,并利用宏转录组测序方法对不同物种的RNA病*组进行研究。该团队一共鉴定出了涵盖9个病*家族(Durnavirales、Totiviridae、Bunyavirales、Chuviridae、Picornavirales、Flaviviridae、Hepelivirales、Solemoviridae、Tombusviridae)的个RNA病*,其中的个与已知的RNA病*相似度较低,可能代表了全新的海洋RNA病*。该团队还报道了3个海洋无脊椎动物汉坦样病*,其较陆地哺乳动物汉坦病*更为古老,进一步支持了汉坦病*的海洋起源假说。
图1.无脊椎动物转录组中病*的病*分布和多样性:上方的柱状图展示了每个文库中的PEreads数目,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样品采集地点:东海——红色,*海——*色,南海——蓝色,每个文库的名称和宿主的分类在柱状图的顶部展示。下方的柱状图展示了每个文库中发现的病*种类和数量。
图2.病*跨宿主传播速率与病*数目的相关性:横坐标反映了病*的数量,纵坐标反映了病*跨宿主传播事件的频率,连线和灰色区域代表了线性回归分析的拟合曲线以及95%的置信区间。该团队展示了丰富的海洋病*遗传多样性和病*基因组可塑性,揭示了不同海域间、不同宿主类别间可能存在的病*传播现象。整体而言,该研究通过解析海洋无脊椎动物RNA病*组特征,为海洋RNA病*的起源、进化、传播提供了重要见解。
硕士研究生张誉译和科研助理陈毅聪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崔杰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分子病*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资助。
研究详情请阅读原文▼[点击下方链接或阅读原文]Zhang,Y.Y.,Chen,Y.,Wei,X.,andCui,J.().ViromesinmarineecosystemsrevealremarkableinvertebrateRNAvirusdiversity.SciChinaLifeSci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