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肉鸭病因以及各种病毒常见病分析
TUhjnbcbe - 2021/8/6 23:5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肉禽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致富渠道之一。然而由于环境因素、管理不当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养殖业已成为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产业。养殖业环境保护、畜禽粪污生态可循环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已逐渐成为
  肉鸭常见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垂直传播疫病流行严重,种禽质量亟需提高。由于很多肉鸭养殖户没有固定的种鸭场,雏鸭由多场家供给,雏鸭质量不稳定,易发生垂直传播的支原体病、鸭副伤寒、产蛋下降综合征、鸭传染性禽脑脊髓炎、鸭副粘病*等疾病。
  2.鸭舍环境条件差。鸭舍条件、管理水平与肉鸭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联系紧密,一旦鸭舍光线不充足、空气不流通、肉鸭密度过大及鸭舍不及时进行通风,导致鸭舍空气浑浊,那么肉鸭极易患病。
  3.免疫效果差。主要原因在于免疫程序不合理、不科学;疫苗保存、使用不当;滥用疫苗,则容易导致肉鸭的免疫力低下,病**株的不断变异及*力增强。
  4.气候、季节性流行病的影响。
  5.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
  6.缺乏有效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措施,消*不及时。
  7.滥用药物,药物蓄积引起中*。


  防控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控规划》,加快种禽场净化工作;主动开展种禽净化,保证种子的清洁无疫。
  2.加强饲养管理,控制饲养密度,做好禽舍通风换气,提高空气质量;注意肉鸭密度、光照、温度、湿度和禽舍空气质量的控制;保持养殖环境的封闭和稳定;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做好鸭舍的清洁、消*措施,应特别注意出入口处的消*,加强人、物进出场管理,防止疾病传入;合理的营养(饲料和饮水)的供给:饲喂全价优质饲料,不要饲喂霉变饲料。
  3.注意临床观察。观察肉鸭的精神状态:正常情况下有神、灵活、部分休息、部分觅食,而病鸭则沉郁;观察分布情况:若肉鸭分布不均,则氧气和温度分布不均;观察肉鸭大小是否均匀:大小不均需考虑是否料槽、水槽不足;观察采食量:若下降则考虑是否患病、及时加强水、料管理;观察呼吸情况,呼吸困难(甩鼻、流鼻液),则有呼吸道疾病;观察粪便颜色。
  4.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基础免疫。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开展免疫抗体、病原监测工作。
  5.做好病死禽无害化处理;杜绝病死畜禽流入社会,防止疫情传播。
  6.做好预防性药物保健工作。可以适当加一些*芪多糖等中药及微生态制剂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7.提高环保意识,做好粪、尿等的循环、生态利用。设计养殖场时考虑环境承载能力、适度规模养殖。
  8.当发生疫病时,要做到早诊断、正确诊断、对症用药,预防大群发病。根据病情按抗病*、控制细菌继发感染、提高免疫力方案进行治疗;加强消*灭源工作;控制发病、死亡相关动物流动;必要时逐级报告动物疫情。

影响肉鸭生产的主要疾病与防治:
  1.鸭传染性浆膜炎
  发病原因:鸭疫里默氏杆菌。当鸭群密度大、通风不良、地面潮湿、卫生条件差、管理粗放、蛋白水平低、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时均可诱发此病。
  主要症状: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眼周围毛粘连形成“眼圈”;嗜睡,两肢软弱,跛行或卧地不起,行走摇晃,转圈,倒退,前仰后翻,翻倒后仰卧,不易翻转;粪便稀薄,呈绿色或*绿色,部分雏鸭腹部膨胀。
  流行特点:2~8周龄肉鸭发病多,2~3周龄严重;四季可发,寒冷季节严重;主要经呼吸道、皮肤伤口传播。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全进全出”制度,减少应激因素,以及在流行地区在雏鸭料中添加抗菌素药物等办法;使用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苗,6日龄接种一次,进行免疫预防;用多种抗菌素(阿普霉素、硫酸粘杆菌素、庆大霉素、蒽诺沙星等连用4~5天)进行治疗。


  2.鸭瘟
  发病原因:鸭瘟病*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病鸭精神萎顿,头颈缩起,食欲减少,饮水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
  流行特点:一般以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各个日龄的鸭均可发病,成年鸭和产蛋鸭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及通过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传染。
  防治措施:种鸭接种疫苗,母源抗体可对20天以内的雏鸭保护;肉鸭可在20日龄接种鸭瘟弱*苗;发现后要及时隔离病鸭;使用抗病*中药,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3.禽流感
  流行型:由正粘病*群的A型流感病*感染,引起轻度呼吸道症状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H5N1(基因型属2.3.2分支)和H5N8(基因型属于2.3.4分支)两种亚型,且发病比例较高;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H9N2亚型,比较稳定,变异较慢。


  禽流感的潜伏期:从几小时到14天不等,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病*的数量和*力的强弱有关;因感染途径、感染的禽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主要症状:有些雏鸭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很快死亡,但多数病鸭会出现呼吸道症状。通常病鸭突然发病,精神沉郁,缩颈闭目,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打喷嚏,鼻腔内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液,鼻孔堵塞,呼吸困难,常出现摆头、张口喘息症状;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后期不能站立,死前下痢。慢性病例,羽毛松乱,消瘦,生长发育迟缓。
  流行特点:2~6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病*株的强弱及其它病的继发感染紧密相关。
  传播途径:H5主要以直接接触、经消化道传播,H9主要以呼吸道传播。
  防治措施:以免疫为主,与扑杀、监测、封锁等措施相结合。疫苗选型正确。水禽可用的禽流感灭活疫苗包括Re-6*株和D7株(鸭源H5N2弱*株)。蛋禽一般在开产前需要免疫3~4次,免疫时间根据抗体水平确定。


  4.鸭病*性肝炎(DVH)
  发病原因:鸭病*性肝炎病*(DHV)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突然发病,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病鸭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弓角反张状。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5~10日龄的雏鸭,对成年鸭没有影响。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时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种鸭可采用弱*疫苗或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接种,使子代雏鸭在关键性的最初几周内获得免疫保护。也可采用弱*疫苗免疫小鸭。注射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能够防止传染发病和降低死亡率。也可用鸭肝炎病*抗原免疫母鸭或鸡一定次数和一定时间,然后取卵制成高免卵*抗体用于治疗。治疗用血清与流行株对型效果显著。除此之外可用中草药茵陈、龙胆草、*芩、*柏、栀子、柴胡、板蓝根、金银花等多味中药经炮制按比例混合后煎熬,连用4~5天,能够调理机体的气血,疏肝理脾,调整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5.鸭坦布苏病*病(鸭*病*病)
  发病原因:*病*引起的一种疾病。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发现蛋鸭产蛋量骤然减少,而且减蛋幅度很大;病鸭表现肢体不稳,站立行走困难,采食量下降,受精率降低;病鸭体温升高,排草绿色稀薄粪便;该病在流行的早期,发病鸭一般不表现神经症状,而在流行的后期则神经症状明显,表现瘫痪、翻个、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恢复后有明显的换羽过程。主要危害蛋鸭(绍兴鸭、山麻鸭、金定鸭、康贝尔鸭、台湾白改鸭等),肉种鸭(樱桃谷鸭、北京鸭、枫叶鸭等)。
  流行特点:鸭子在早春的寒冷气候中开始患病一直持续到秋季。
  传播途径:在自然条件下,*病*主要经节肢动物,例如蚊传播。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做好基础防疫工作;抗病*西药和中药结合,防止继发感染;中药通过“祛邪”、“扶正”抑杀病*,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全方位对付病*等病原微生物;对发病鸭场进行封闭管理,严格消*。


  6.鸭副粘病*病
  发病原因:鸭副粘病*,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
  主要症状: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分病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粘液蓄积。有些病鸭出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病状。
  传播途径:主要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
  防治措施:对鸭群接种鸭副粘病*疫苗;发生副粘病*病时,易并发大肠杆菌病,应加强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鸭棚舍、用具、场地彻底消*(包括流动水面)。


  7.鸭球虫病
  发病原因:鸭球虫具有属特异性,只感染鸭。
  主要症状:感染后低第4天出现精神萎顿,缩颈,不食,喜卧,渴欲增加等症状;病初拉稀,随后排暗红色或深紫色血便;发病当天或第二、三天发生急性死亡,耐过的病鸭逐渐恢复食欲,死亡停止,但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慢性型一般不显症状,偶见有拉稀,常成为球虫携带者和传染源。
  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雏鸭严重,20~70%死亡率。
  防治措施:保持鸭舍干燥,勤翻垫料;饲料中加药物预防,加球痢宁、地克珠利、磺胺间甲氧嘧啶等。
  总之,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注重饲养管理和环境的控制。注重实验室监测,正确诊断。科学用药,注重中草药、微生态制剂使用,减少抗生素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生产安全畜产品,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肉鸭病因以及各种病毒常见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