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连疾控人大观新闻
TUhjnbcbe - 2023/4/13 22:59:00

病*,这个严格来说甚至不是生物的有机物种,在地球上的数量大得惊人,把一个普通玻璃杯中装满海水,你握着的大约就有上百亿个病*。人类的各种传染病,80%是由病*引起的。

疾控人,专门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专业人员。他们是离病*最近的人——检测患者标本,捕捉蛛丝马迹,为确诊提供依据;他们是最聪明的“病*猎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综合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准确迅速地发现已经或者可能被病*感染的“潜伏者”;现在,他们又成为了最厉害的追踪者——以病*基因组测序为武器,追根溯源查清病*从何而来。

捕捉

抓住蛛丝马迹迅速出结果

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1-6版,始终明确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的确诊标准。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简称卫健委,下同)的规定,每个省级行*区首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须由国家卫健委最终确认。

1月22日,国家卫健委宣布我市出现首例确诊病例。而我市对该病例的核酸检测结果得到了辽宁省卫健委的高度认可并宣布,自1月25日起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核酸检测结果可以直接作为确诊依据。在最短时间里,以高水平的检测能力获得“直接作为确诊依据”的认可,这对我市精准找到并控制传染源,进而追踪并切断病*传播途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水平病*检测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10年前,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市疾控中心,下同)的检测人员就“下手”了。“对一种新疾病来说,关键是要发现它,然后把源头堵住。”

从事微生物研究近30年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薄志坚很早就意识到,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提高核酸检测水平将是关键要素。因此,从年开始,他们就持续进行了核酸检测研究和实验。从购买试剂盒到自己设计试剂盒,从手足口病、流感、诺如等病*到冠状病*……10年来他们进行了5万多份标本的实验,不但吃透了分子生物学理论,也熟练掌握了核酸检测的实验操作。

十年磨一剑,锋从磨砺出。

“首例病例核酸检测阳性,当时你们紧张吗?”

“不紧张,我们很自信。我们三组检测人员,用了3种试剂盒,认定结果都是一样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几个月以来,我们(的检测结果)没有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我觉得很幸运,也很自豪。”薄志坚说。

核酸提取、体系配制、扩增检测……看起来每个有条不紊的操作程序背后,都是危险和希望并存。  核酸检测时,痰标本要开盖进行液化,震荡和高速离心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危险无处不在。  在检测实验室里,就没有也不能有“操作不慎”四个字——一个不小心,代价就可能是病*感染甚至性命之虞。  在疫情最紧张的日子里,实验室工作异常繁重,但这个“与世隔绝”的检测空间里,却时刻灯火通明。

“24小时随到随检,就是为了尽快明确样本,为患者的确诊、治疗以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隔离提供依据、争取时间。1月底到6月底,我们大概做了10万份标本的检测。”薄志坚说,“累,我们不怕,可是每个阳性的出现都会让我们难过。”

发现

科学、高效、缜密找到谁是“潜伏者”

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市及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学、高效、缜密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大连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连是全省较早实施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的地区,在我市的确诊病例中,50%以上的病例是通过对密切接触者早期的核酸检测发现的。

“流调(流行病学调查)是疾控的一个专业术语,通俗讲,就是要通过对确诊病例接触人员的排查,找到谁是潜伏者!流调细一点儿,就能把阻击病*的网织得更密一些;排查(密切接触者)早一点儿、快一点儿,就能让发现潜伏者时间早一点儿、影响小一点儿!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可能的传染源早一点儿全部找到、卡住。”市疾控中心应急工作部部长吴隽说。流调的目的是获取被调查者的发病史、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为分析疫情的传播路径、控制疫情进一步传播提供关键的依据。经验丰富的吴隽说,流行病学调查确实和侦探探案很像,都是在努力还原事实。

1月22日,国家卫健委确认辽宁省大连市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患者来自武汉市,1月17日乘机返连,当日因发热、咳嗽等症状入院进行隔离治疗。

“1月20日我们启动了核酸检测。中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集咽拭子送检,当日17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吴隽说,“一方面及时汇报,一方面向省里和国家送检,大约17时30分,我们启动了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到21日,在国家卫健委还未宣布最终确认结果前,我们已经与全部密接者取得了联系。”

彼时吴隽等人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如何圈定“密接”范围。“当时用的是第一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指南,里面并没有明确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根据患者行踪,其密切接触者主要是交通工具中的接触者。而通常约定,飞机上密接的范围是‘本排+前后’各一排。但我们扩大了这个范围,把密接范围圈定在‘本排+前后’各三排。”吴隽说,这个选择基于“专业经验”,“对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我们的认知还非常有限,但我们有过非典的经验,有过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经验,同样是冠状病*,当时机舱密接的范围就是前后三排。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划大圈!”

空间范围的扩大,直接的结果是流调对象成倍增加。在不到4个小时里,吴隽等9人打了几百个电话,所有密切接触者全部一一联络到人。最终,43名密切接触者无一被感染。大连首例也是辽宁省首例确诊病例,没有产生任何疫情扩散  。

“网”织得很大,疾控人就会很累,但他们说,老百姓能更安全。要想跑赢病*传播和疫情扩散,必须“智勇双全”。

1月28日晚,日本媒体的一则报道震惊大连:奈良一辆载过来自中国大连游客的旅游大巴司机确诊新冠肺炎。

晚8时许,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咨询服务热线也开始频频接到问询电话。“我们立即上报市卫健委。很快我市就启动了核查确认程序。”吴隽说。通过市文化和旅游局,迅速找到旅行社;通过旅行社,核实旅行团人员和行程……不到6个小时,1月29日凌晨1时04分,市联防联控指挥部办公室通过媒体通报:“已和全团27名团员全部取得联系,并采取相关医学措施”——这27人成为市级医学隔离观察点1月28日启用后第一批入住的被隔离观察人员。

在这27人中,最终又发现了两名确诊病例。“这个旅行团是1月22日入境大连的,发现确诊病例后,我们又面临了选择:如何确定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时间范围。”吴隽说。在前四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中,密切接触者的排查是从确诊病例开始发病后接触的人员查起;第五版,这个时间范围才扩大到发病前两天。而在大连,这个时间范围是“发病前三天”。吴隽说,这样做同样是因为“我们对新冠病*了解得还太少,有文献显示发病前就有可能传染。那么,范围大一点儿,流调累一点儿,市民的危险就可能少一点儿”。

这就是特色鲜明的大连版“密切接触者范围标准”:以确诊时间为基准,往前推14天,查感染源,找“谁可能感染了我”;往前推3天到被隔离时,查密接者,找“我可能感染了谁”。

事实证明,这个“圈”,有效地圈住了疫情,阻断新冠病*传播。因此,在我市本地确诊病例中,有近50%的病例是通过对密切接触者早期的核酸检测发现的,大连地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平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谁是潜伏者?”从第一例确诊病例被确认到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解除医学观察,数十天里,吴隽和她的同事们一直高度紧张忙碌地战斗着。

追溯

对传染源穷追不舍

北京,坚守了50多天的本地新增病例“零报告”,因为“新发地”被打破,疫情防控形势骤然严峻。人们拎着菜篮子一头雾水:三文鱼、水产品会传播新冠病*吗?病*究竟从哪里来的?

缉“*”,除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株溯源同样重要。新冠病*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突变,但基因测序能够找出这些突变差异,将病例与已知*株比对可以帮助确定病**株,追踪病例感染轨迹。

6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完成相关病例样本病*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工作,为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病*溯源提供重要科技支撑。至此,“基因组序列测定”如同“核酸检测”一样,走入人们的视野。

发挥科技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支撑作用,市疾控中心也传来好消息: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团队经过两个多月努力探索,成功建立了高通量测序(NGS)技术平台,实验室的业务骨干已经掌握了全基因组测序的整个操作流程及测序结果分析技术,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核酸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于年5月29日获6条病*基因序列,其中4条为全基因组序列,全长bp,初步比对分析发现与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新型冠状病*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94%。这标志着大连市疾控中心具备了新冠病*测序能力,成为辽宁省首家能够独立开展二代测序的地市级疾控中心。

“正如全面开展的核酸检测,基因测序工具也将进一步转变为抗击疫情的常规武器,它可以在一定测序深度下对标本中的病原体进行全面扫描,能够检测到数百种病原体,包括新型冠状病*,或将成为克‘敌’利刃。”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薄志坚说,可能大家都听说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假阳性”,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更可靠的检测手段。除了进行核酸检测任务外,他们团队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歇,一直在研究基因测序检测,并进行操作准备。

3月末,当所有仪器设备调试完成后,他们开始了实验。“当我们把标本输入后,就开始经历30个小时的等待,很煎熬也很兴奋。当4个标本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得出了99.9%、%的比对,我们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起来。两个月,疫情检测任务越来越重时,我们没有等,因为我们知道,这将帮助前方的战友进行病*溯源,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更多保障和支持。”

新闻背后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人民至上,这是成立99年的中国共产*始终不忘的初心。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各级执*者和卫生健康工作者的使命。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经过新冠肺炎疫情洗礼和防控工作的实际检验,大连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要求。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凌晨3时30分,大连市疾控中心通知金普新区一患者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确定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半个小时后,金普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简称卫健中心,下同)工作人员已经集结到位。该卫健中心疾控一部部长蒋希宏和同事们先对所有可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逐一排查,并在新区公安部门、相关街道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配合下,对确定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天亮了,卫健中心又第一时间安排组织消杀人员对4处疫点进行消*,降低了病*传播的可能。18时30分,接省疾控复核阳性预警,该患者确定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时,蒋希宏正在认真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统计密切接触者名单,梳理密切接触者暴露方式和暴露时间、研判密切接触者风险、划定疫点……在两天一夜中,他们只睡了不足2小时。

像蒋希宏他们这样的疾控人,构成大连优秀的疾控专业团队,形成了覆盖大连城乡每个角落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这是大连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防控防线的重要的支撑力量。

“流行病学调查、样品转运、疫点消杀、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集中隔离宾馆、基层单位疫情防控业务指导……每天都在进行,随时都在准备。还有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进行机场转运、在高速公路口各处分兵把守,为了辖区百姓健康,我们必须要织密织牢网底,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金普新区卫健中心应急办负责人于晓璐说。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卫生健康领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发现确诊、控制疑似、掌握密接(密切接触者),这是兜住网底;有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实现医护零感染,这是战胜病*。而这一切靠的就是各地区、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强化联防联控,动员各方力量,形成防控工作合力,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我市健全完整、顺畅高效的公共卫生“战时”工作体制和运行系统为大连打赢战“疫”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机制保障。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关键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持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大连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大连市委、市*府高度重视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问题,努力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市卫健委将在市委、市*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重要部署要求,立足本地实际,通过重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优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建立完善职能清晰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响应灵敏的监测预警体系、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和系统规范的公共卫生法治体系,进一步织牢织密大连公共卫生防护网。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大连,正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丰富的经验、更加科学有序的举措,走向战“疫”的新阶段,赢向抗疫的新胜利。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姜云飞

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钟启钢、受访者提供

编辑:徐琳

美编:秋菊

校对:张*

责编:孟楠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连疾控人大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