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唐华
奥密克戎,这一新型新冠病*变异株,让世界多国已经松弛的防疫神经再次紧绷起来。自25日被南非首次发现以来,短短4天,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例已先后在非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多国出现,传染性之强颇为罕见。当地时间27日,意大利科研团队发布奥密克戎*株的全球首张图片。图片显示,与德尔塔*株相比,奥密克戎*株拥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从科学角度印证了奥密克戎有着比以往变异病*更强的传播力。
一时间,全球为之色变。已有超过20个国家对南部非洲国家采取“断航”或入境限制措施。以色列甚至宣布关闭国境14天,所有外国人不得入境。
激进的防疫措施,既是忌惮变异病*的高传播力,也与多国采取的“与病*共存”防疫*策效果不佳有关。
此前,受困于经济复苏乏力、长期社交管控造成的大众心理压力,再加上高疫苗接种率带来的免疫信心,一些国家选择“与病*共存”。然而,疫情迅速反扑,证明“接种率达到70%足以构建免疫屏障”的说法站不住脚。比如,放松管控后,单日新增病例数屡创新高,让医疗资源高度发达的德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截至11月18日,该国约1/4地区仅剩1张重症监护床位,有50个地区的重症床位告罄。先前放松社交限制的国家又纷纷开始收紧*策:丹麦重启“疫苗通行证”等防疫措施;德国多名*要呼吁强制进行疫苗接种;英国再次要求民众在商店内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戴口罩等等。发达国家尚且如此狼狈,说明仅靠疫苗接种,人类还不足以“与病*共存”。这种情况下,奥密克戎一旦蔓延开来,先前疫情已十分严重的国家很有可能面临医疗资源紧缺,甚至医疗体系崩溃的危险,进一步收紧防疫*策实属无奈之举。
与一些国家“先紧后松再紧”地来回折腾不同,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一直采取“动态清零”*策严控疫情传播。此前,曾有外媒评价称,中国的“动态清零”不可持续、成本过高,甚至是“自绝于世界”。但事实证明,即便此类评价不带有刻薄的意识形态偏见,也是一叶障目的短视言论。
抗疫不能只算经济账。大疫面前,守护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应当是第一要务,这是中国共产*和中国*府的基本认知,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可以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以此换来的成果便是,打赢“武汉保卫战”后,中国死亡病例寥寥无几,与欧美国家每日动辄几百上千、累计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死亡病例相比,高下立判。年4月武汉解封后不久,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做了一次网上调查,询问中国民众对*府的信任度,最终有人填写了问卷。数据显示,对中央*府持信任态度的民众比例高达98%。可见,中国人民对*府全力抗疫无比支持。
保住人命才能更好地算经济账。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共和国领袖的智慧,直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辉。中国不惜成本代价控制住疫情后,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成为去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前10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2%,甚至比疫情前的年同期还要多出亿元。恢复正常经济活动后的中国,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的平稳发展,更成为稳定全球供应链、支持全球抗疫、助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
病*复杂多变,不允许丝毫懈怠。2年来,新冠病*已出现过多次变种,也出现过不少突破病例,一次次打击很多国家仅依赖疫苗和特效药来结束疫情的信心。奥密克戎更被称为迄今所发现的最凶猛的变种病*,其同时存在“KN+EA+NY”三重可导致免疫逃逸能力增强的突变,可能降低部分药物对其效力。主张“与病*共存”的各国纷纷采取入境限制,甚至用上了最极端的“封国”措施,说明核酸检测、密接流调、社交隔离等中国常态化防疫*策,依然是应对疫情的最有效方案。
疫情远未结束。面对这一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各国不可麻痹大意、松弛懈怠,更不该借题发挥,攻击他国的*治制度、防疫*策,而是应更加理性,正视现实,勇于承担,下好全球战疫“一盘棋”。各国须齐心协力,严密封锁病*传播途径,携手拉起最严密的防控网络,共同加快药物和疫苗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强化疫苗共享机制。只有这样,全球才能早日驱散病*阴霾,人类方能迎来美好明天。(责任编辑:李小华戚易斌蔡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