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舌脉如何判断是感冒风寒还是感染了新型冠
TUhjnbcbe - 2023/6/16 3:55:00
北京青春痘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312/8740647.html

具体的辨别方法很多,读者可参考我前不久撰写的《如何区分是流感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除此之外,作为中医人,我们还可以从舌象和脉象来辨别感冒和疫毒。

一、辨舌象

俗话说:温病重舌,伤寒重脉;又说:热病重舌,杂病重脉。从临床来看,这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一)为什么热病(包括疫病)重舌?

一则:热病(包括疫病)变化快,在舌苔上能够及时得到反映。例如邪热初感,其苔即白;邪从卫分转入气分,舌苔即由白变黄;入营,其舌必绛;腻苔渐化,表示湿热之邪将退;剥舌逐渐生苔,表示胃气津液来复,等等。在热病(包括疫病)变化的过程中,病情的一进一退,进一境有一境之舌象,退一步亦有一步之舌象,变化非常明显,可直观地观察到。脉象虽然也有变化,但不如舌象反映地及时明了。

二则:治疗疫病时,医生为了预防感染,往往要穿防护服,要戴手套,诊脉比较不方便。由此说,看舌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二)外感风寒与感染疫毒的舌象特点

那么,外感风寒与感染疫毒,二者的舌象有何不同呢?

一则:外感风寒的舌象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若外感风寒,邪在太阳,正邪交争,虽然表现为恶寒、发热、身痛、头痛等各种不适症状,但舌象多正常,为薄白苔。即使有白苔,亦薄而不厚。因为邪气自外而袭,邪尚在表,不影响胃气,所以苔多正常。

若正气不足,抵抗无力,邪气内传,进入阳明经,舌苔即由白变黄,由黄变燥,由燥变黑,显示出邪热炽盛,耗损阴津的变化过程。

二则:感染疫毒的舌象变化规律

瘟疫毒气侵袭人体,只要病人开始出现发热、头痛、咳嗽,舌苔立即出现白苔,往往偏厚偏浓而不滑;或苔色兼淡黄;或白而腻,或苔粗如积粉。因为疫毒袭人,立即伏于膜原(膜原在半表半里,在胃腑之外,六经之内),之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皆属自内而发,故舌苔先变。

若正气不足,则疫毒迅速入里而入胃,舌苔立即有变化,由白转黄,或见黄苔,或黑苔。若若风热疫毒,则苔由黄化燥;若兼有湿毒,则苔多不燥。这个时期的舌象与外感风寒入入阳明颇多类似,很难辨别。

叶天士精于热病,对于舌苔的论述内容尤为丰富,观察细微之至。读者不妨细读他的文章。

对比一下伤寒与温疫的舌象。当病属初期,感染疫毒的舌苔往往白或厚,与外感风寒完全不同,当可明辨出来。

(三)外感风寒与感染疫毒的脉象特点

一则:外感风寒的脉象变化规律

外感风寒,邪自皮毛而入,正气奋起抵抗,邪正交争于肌表,故初期其脉多浮。若卫气强而收紧,则无汗,为表实证,其脉浮紧;若营阴强而外泄,则有汗,为表虚证,其脉浮缓。若有高烧,则浮洪。总之,邪气在表,必见浮脉。之后,若正气不足,抵抗无力,则邪气传里,始不见浮脉。

二则:感染疫毒的脉象变化规律

感染疫毒之脉我从未诊过,故抄录清代大医戴天章的《广温疫论》中关于温疫辨脉的部分。

“瘟疫之脉,传变后与风寒颇同,初起时与风寒迥别……瘟疫从中道而变,自出表,一二日脉多沉,迨自出表,脉始不沉,乃不浮不沉而数,或兼弦,兼大而皆不浮,其至数则模糊而不清楚。其初起脉沉迟,勿作阴寒断。沉者,邪在里也;迟者,邪在阴分也。脉象……或数而无力,亦勿作虚视,缘热蒸气散,脉不能鼓指。”

辨清外感风寒与感染疫毒之后,即可按证用方。方证相应,必能收取卓效。

(三)舌象亦有假象

我们都知道,脉象有真有假,需灵活掌握。另外,舌象亦有假象。比如,证属虚寒而见红舌,试举清代大医王旭高的一则医案:“但寒不热,便溏脉细,肢体面目俱浮,悉属阳虚现象。惟舌红无苔,似属阴伤之候,但口不干渴,乃君火之色外露。治当引火归元。”

此案诸症状皆属一派阳虚之象,但舌红无苔,似乎是阴亏。王旭高认为,这是“君火之色外露”。这种现象临床并不少见。可见,必要时,舌象亦可能是假的,需舍舌从症。(董洪涛)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舌脉如何判断是感冒风寒还是感染了新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