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吃降尿酸药为什么要检测基因
TUhjnbcbe - 2023/8/13 21:52:00
北京的最好皮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57338.html

一个略带伤感的故事

某4岁男性患者,因尿酸高口服“别嘌醇片”0.2g,每日次,连续服用20天后,全身初见皮疹,类似麻疹,并开始发热8℃,后升高至40.7℃。他在外院一直当“病毒疹”治疗,慢慢又出现全身皮肤脱落,尤以面部为重,并有红肿。接着,检查又发现肝脏损害,谷丙转氨酶高达IU/L,原来是“剥脱性皮炎”作祟。于是医生赶紧停用“别嘌醇”,接着一系列抗过敏的神操作,这才让他转危为安,7天后症状明显改善,14天后全身(特别面部)不再脱皮,红肿消退,体温恢复正常。(NMPA《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7期)

故事是里面提到的尿酸高,通常指血清尿酸测定值高出正常值,比如男性非同天2次血清尿酸值超过μmol/L,则可以考虑为高尿酸血症。

目前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人数是1.8亿人,大约每7个人里就有一个,这个数字还在逐年攀升。尿酸持续偏高,间接后果提高了重大疾病的发生概率,包括高血压、高血糖、心梗、脑梗等;直接后果是病程会发展到被称为“王者之病”的痛风,甚至对整个肾脏的损坏程度也会与日俱增。

如何开展高尿酸血症治疗或避免后期糟糕的状况?关键是降尿酸!对于高尿酸、痛风的各个阶段,降尿酸治疗贯穿痛风治疗的始终。

如何合理选择降尿酸药物

降尿酸原理,第一是想办法减少尿酸的合成,第二是促进尿酸排泄,合成得少,排出得多,自然尿酸就降下来了。

前者一线用药的代表是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后者代表性药物包括苯溴马隆、拉布立酶、培戈洛酶等。

别嘌醇是抑制尿酸生成的一种最经典的、用量最大的、各种指南一线推荐的老药,发明于上世纪60年代初。别嘌醇进入体内后,会被身体当成黄嘌呤,被黄嘌呤氧化酶分解成别黄嘌呤。显然,这个分解过程是不能得到尿酸的。不管是别嘌醇这种药本身,还是它的反应终产物别黄嘌呤,都能够大大降低黄嘌呤氧化酶的功能,从而多管齐下,降低了体内尿酸的生成,效果自然不错。

非布司他是21世纪初才被发现的新药,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相比别嘌醇,非布司他最大的优势就在,作用靶点更加精准。相比于别嘌醇,肝肾副作用小。另一个好处是,自然剂量更小。有研究发现,40mg非布司他的效果,能和00mg的别嘌醇效果相当。

那么问题来了,非布司他什么都好?那第一推荐为什么不是它,而是别嘌醇呢?

其实当年它几乎就要取代别嘌醇了,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医生们发现它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在进一步的证据完全出现前,它只能屈居别嘌醇之后,成为第二推荐。

增加排泄这部分,研究最多最成熟的,就是尿酸转运蛋白的抑制剂,这类药物的代表是苯溴马隆。作为降尿酸的经典药物,一直不得重用,主要在于它的潜在的肝毒性,有诱发肝炎的危险。目前我们可选的口服药物主要还是集中在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这三种。

“滴定剂量达标”结合“药物基因检测”

不难发现,降尿酸的药物副作用多少都有点大。长期以来医生在刚开始用药时,不管是哪种药,都会选择从最小剂量开始,一点点增加,一旦尿酸能降到我们规定的范围以下,就立即停止,以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滴定剂量达标”的用药策略。

对于开篇故事中的患者,滴定剂量达标是很难避免类似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这类不良反应不在少数,严重性后果大。以别嘌醇为例,早在年,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特别提示需要警惕别嘌醇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后,致死率可高达0%。这些不良反应一旦被谁摊上绝对是灾难。

那么这些灾难能不能避免呢?还好,科学家发现了别嘌醇相关的严重药疹与我们的某个基因密切相关,这个基因就是HLA-B*。如果你不巧携带这个基因,那么吃了别嘌呤醇后出现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几乎是%。可能你会说,我人品没那么差吧,正好有这个基因!不好意思,在咱们亚裔汉族人中,这个基因的阳性率近20%,而欧美白种人只有0.7%。

如果用药前您的这个基因检测为阴性,这意味着您可以选用别嘌醇治疗,但初期服用时仍需注意有无皮疹出现,如有皮疹也要及时停用。9年我国的临床用药指南以及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指南都强烈建议亚裔人群在使用别嘌醇前进行这个基因的检测。另外,海思医疗也提供非布司他以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基因检测。

降尿酸药物基因检测

参考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7期)警惕别嘌醇片引起的重症药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吃降尿酸药为什么要检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