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最高的善好像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
㊣与,善仁;言,善信;
(待人善于真诚、仁爱,说话善于格守信用。)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为政善于治理,处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没有错误。)
以上就是一般的原文与译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01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就是说:
人性向上,水性趋下;人性趋利避害,水性趋“害”避“利”。
换句话说:
人性总是趋向于——争。
02
年3月10日,年近六十的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反省道:
“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就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就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托尔斯泰为什么会写这么一段话呢?因为就在那一天的早上,佣人整理家务时不小心打翻了一个墨水瓶,他看到自己的心爱之物顷刻间摔成碎片,怒不可遏,恶狠狠地训斥了佣人一顿。结果晚上入睡之前,托尔斯泰习惯性地照了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有点面目可憎。于是回想起了白天时那个盛气凌人的自己,为什么要为了一点小事就愤怒的指责别人呢?
他思来想去,归根结底是为了一个字:
争。
从事情的角度看,似乎是在争谁对谁错;但如果从人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其实是在争谁愚笨谁聪明。所以为了一件小事而发怒的人从表面上看是在证明:
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但从本质上来说,其最根本的动机是在证明:
我是聪明的,你是愚蠢的。
否则的话,人类怎么可能伟大到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
03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争”就好像是一种思想上的病毒。凡是感染者,最终都无一例外的会变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在多年前的古希腊,曾经有一位学生问“哲学之祖”泰勒斯:
“如何才能过上理性而崇高的生活?”
泰勒斯回答了一句话:
“不要去做你讨厌别人做的事。”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的内核梳理一下,其实就等于说:
“不要成为你自己所讨厌的人。”
04
年12月17日,在巴西的尼泰罗伊市发生了一幕人间惨剧。当天晚上北美大马戏团正在演出,突然帐篷被人点燃,热闹的剧院立马变成汹涌的火海。三千多名观众惊慌逃窜,现场一片混乱。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一个农民突然站起来大声喊道:
“男人们不要动,让孩子先跑!”
他喊罢便坐回到在椅子上,岿然不动。大火被扑灭以后,人们惊讶地发现:
现场竟然有三十几个男人都集中端坐在椅子上,被大火吞噬了生命。
据报道,这一次举世震惊的火灾事故一共有人遇难。不过,有一点可悲的是:
死者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儿童,这还不包括妇女与老人。
05
这个新闻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或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以“绅士”自诩,以“君子”自谦。开口必称“尊老爱幼”,言谈必说“女士优先”。可如果有一天真正遇到紧急状况的时候,我们未必就不会变成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但是我们不要忘了: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他们永远不会活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
他们总是“利而不争”,总是“处众人之所恶”。他们为了老弱妇幼的生存,情愿将自己置于死地。他们才是真正的“上善者”,他们的行为才是人类最高级的善。在老子的眼里,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几于道”。
06
最后,我们需要再探讨一下关于“善”的含义,“善”这个字其实目前在甲骨文当中还没有被确切的找到,虽然有几个疑似的字,但学术界尚无定论。不过稍晚一些的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即“金文”)上明白无误的铸刻着“善”这个字,如下图:
显而易见,金文的“善”字是个由三个部分组合而成的会意字,上面是一只“羊”,下面两侧是两个人的嘴,也就是“言”,合起来就是“誩”[jìng]。
“誩”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言说。言为心声,所以可以引申为“表达想法”的意思。
那么当你得到一只羊的时候,会表达什么想法呢?当然是高兴,赞美,而且是连连称叹,甚至连其他人也一起跟着你称叹,这就叫“羊誩”,这就叫“善”。
所以“善”这个字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利益的妥善分配”,也就是能让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份合情合理的配得上自己的蛋糕,而且大家都绝无怨言,纷纷交口称赞。
所以,“善”也就引申出了“善于”的意思。
从小处讲,是指一个人善于恰如其分的实使用技能;从大处看,是指一个人善于恰如其分的分配工作或利益。也就是说:
善,既是“善良”,同时也包含着“善于”。
因为最高级的善良一定是善于使用“做好事”的技能,然后“分配好”每个人的利益,于是,人们交口称赞之后给这种高明的行为起了一个温暖的名称叫做“善良”。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讲“善”解释为“义美”的意思,所以古人对一件事情表示赞同和满意的时候会说“善”。
由此可见,“上善”就是“最高的善”,而“最高的善”必然是最高的“义”,最高的“美”,所以老子才会在此章一开篇说“上善若水”,然后紧接着具体论述“善”的表现,于是就有了后文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那么这七个“善”究竟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下一节展开论述。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