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病*性肝炎,常常会用到干扰素,比如:乙型肝炎,干扰素+拉米夫定;丙型肝炎,干扰素+利巴韦林。很显然,效果是有的,但不少患者在使用之后,纷纷抱怨身体有发热、恶习呕吐、狂躁等等不适,这算正常吗,需要停药吗?
如何理解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是跟它的分子大小和结构有关系的。两者区别在于,长效干扰素是普通干扰素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聚乙二醇大分子,它的代谢速度减慢,半衰期可以长达40-小时。
因此,普通干扰素需要隔日打一次,甚至每日都要打一次才能维持比较好的血药浓度;而长效干扰素却可以小时打一次,即1周左右的时间仍能在血液中维持较高的浓度。
由于仅需每周给药1次,使治疗的依从性大大增高。但是很多病人因忽视了其不良反应的存在,花费了不菲的价钱用上药,但中途又不得不因为难以耐受的*副作用而停药。因此,下面简要介绍长效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
一
引起流感样综合征
干扰素有很多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就是流感样症候群。什么是流感样症候群?顾名思义,就是像流感一样出现发热、全身酸痛、头疼、恶心。
一般而言,在注射完干扰素后的2-6小时后会开始发热,一般为低热,个别人可达40℃,伴寒战,经3~4小时可自行退热。常伴有乏力、头痛、鼻塞、四肢肌肉酸痛、关节痛等。一般经3~4次注射,病人可逐渐耐受,不再发热或仅有低热。
大概90%以上的患者都会出现流感样症候群,但是90%以上的患者都能自己扛过去,无需处理。只有少数人需要干预,如应用一些非甾体类的消炎药缓解症状。
二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也和干扰素有关系。但相对来讲,消化道的症状在应用干扰素治疗丙肝的过程中比较常见,因为丙肝抗病*过程中除了应用干扰素外还会联合应用利巴韦林,而利巴韦林会有明显的消化道反应。
三
骨髓抑制
1、与普通干扰素一样,长效制剂也可抑制骨髓,引起血细胞减少。
2、利巴韦林易引起溶血性贫血,二者应用2~4周后,个别敏感者血红蛋白最多可降低30g/L,当血红蛋白降至不足g/L时应减少用量;低于80g/L时应提前停药,此时血红蛋白可迅速恢复正常。
3、长效干扰素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干扰素,亦为迫使治疗中断的原因之一。
4、病人用药后两周白细胞下降最为明显,4~6周后逐渐回升。
因而在此期间宜注意密切检查血常规,及时加用提升白细胞的药物。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0.75x/L时应减少用量;低达0.5x/L时宜及时停用。
四
诱发甲状腺疾病
本剂在用于治疗丙型肝炎过程中,有1%~6%的人可发生甲状腺疾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有些病人体内存在抗甲状腺抗体,用药后可发生桥本氏甲状腺炎。
因此,应在治疗前和用药过程中,每3~4月检测一次甲状腺相关激素。对合并有甲亢的肝炎病人,需待甲亢病情控制后再进行干扰素治疗。
五
出现神经精神反应
无论何种干扰素,均可引起失眠、精力分散、情绪改变、易激惹和抑郁等不适,以抑郁最为严重。
长效制剂可致20%~30%的用药者发生程度不等的抑郁表现,轻者仅有性格改变,如不喜言谈、情绪郁闷、自闭、缺乏自信、焦虑等;重者可有自杀念头、自杀企图和行为。
六
其他反应
据报道,其他较为少见而严重的副作用还有以视网膜出血、棉絮斑和*斑水肿为特征的视网膜病变,尤在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者于用药3个月后易于发生,但多为一过性、无症状,可在继续治疗过程中消失,不遗留后遗症。
偶见厌食、皮疹、瘙痒、光敏性皮炎、银屑病、脱发、诱发或加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间质性肺炎、结节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细菌感染、癫痫发作、脑卒中甚至失明、失听等。